切莫將兒童“矮小”當“晚長”
來源:未知 發布時間:2019-04-18 16:57
“為什么孩子比同齡孩子矮?營養不夠還是怎么回事?”照理說,在這個物質發達的社會,孩子吃的好,吃的營養,應該不會出現這些問題才是。但是,其卻真真切切的發生了,這是為什么呢?經過檢查,才發現是矮小癥在“作祟”!
沈陽兒科醫院專家表示,不少人把兒童“矮小”當成是“晚長”。其實,他們所代表的意義并不相同。
“矮小癥”,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齡、同性別、同地區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;“晚長”又稱青春期延遲,是指女孩于14周歲以后、男孩于15周歲以后尚無第二性征出現(如男性睪丸增大、女性乳房增大等) ,或是女孩18周歲仍無月經初潮。
“其實,人的發育有很強的遺傳性。比如,如果媽媽發育晚,十五六歲來月經,這也就說明家里的遺傳傾向是偏晚的。我就曾經遇到這樣的病例,孩子小時候長得晚、長得慢,而到了別人已經不長個兒的時候,他卻才開始長,可能要到二十歲才可以追上正常人的身高,但是后這個孩子個子并不矮。這也就是說,‘矮小’和‘晚長’是完全不等同的。”兒科醫院專家說。
如果只是一味的將兒童‘矮小’當做‘晚長’,不積極檢查和治療,一旦錯過了治療的佳時間,這樣對于孩子以后的身高是很有影響的。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多留心哦!